未特指的四肢瘫痪Unspecified Tetraplegia
编码MB50.Z
关键词
索引词Tetraplegia、未特指的四肢瘫痪、四肢瘫痪、四肢瘫痪并发症
缩写四肢瘫、四瘫
别名全身瘫痪、全瘫
未特指的四肢瘫痪(MB50.Z)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运动功能障碍:双侧上肢和下肢同时存在肌力0-2级(MRC肌力分级)的运动障碍,持续≥24小时
- 神经定位证据:影像学(MRI)或电生理(EMG)证实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病变
-
支持条件(临床依据):
- 感觉障碍:损伤平面以下痛/温/触觉减退(≥2个脊髓节段)
- 反射异常:
- 急性期:腱反射减弱/消失
- 慢性期:腱反射亢进伴病理反射阳性(Babinski征等)
-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体位性低血压(收缩压下降≥20mmHg)或膀胱直肠功能障碍
-
排除标准:
- 明确病因(创伤/肿瘤/感染等)导致的特定类型瘫痪
- 单纯周围神经病变(GBS等)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影像学检查] A --> C[电生理检查] A --> D[实验室检查]
B --> B1[颈椎MRI]
B --> B2[脑部MRI]
B --> B3[脊柱X线]
C --> C1[肌电图EMG]
C --> C2[神经传导速度NCV]
C --> C3[体感诱发电位SEP]
D --> D1[血常规]
D --> D2[电解质]
D --> D3[炎症标志物]
D --> D4[自身抗体]
判断逻辑:
-
影像学检查:
- MRI优先:发现脊髓/脑干病变(水肿/占位/脱髓鞘)可定位损伤平面
- X线辅助:排除骨折/脱位等结构性损伤
- 解读:T2加权像高信号提示急性炎症,增强强化提示血脑屏障破坏
-
电生理检查:
- EMG:失神经电位(纤颤/正尖波)提示运动神经元损伤
- SEP:中枢传导延迟>上肢35ms/下肢45ms提示脊髓病变
- 关系:NCV正常+EMG异常→中枢病变;NCV减慢→周围神经病变
-
功能评估:
- ASIA损伤量表(AIS)分级:确定瘫痪程度(A级:完全性损伤)
- 改良Barthel指数:评估日常生活能力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电生理检查:
- EMG纤颤电位阳性:提示失神经支配,急性损伤后2-3周出现
- SEP潜伏期延长:感觉通路损伤,预后不良指标
-
血液检查: 项目 参考范围 异常意义 CK 30-200 U/L ↑>500U/L提示肌肉急性坏死(如横纹肌溶解) 钾离子 3.5-5.0 mmol/L ↓<3.0致肌无力加重;↑>6.0诱发心律失常 CRP <5 mg/L ↑>20 mg/L提示感染/炎症活动 ANA 阴性 阳性需排查自身免疫病(如SLE致脊髓炎) -
脑脊液检查:
- 蛋白>100 mg/dL + 寡克隆带阳性:提示脱髓鞘疾病
- 白细胞>50/μL:需排除感染性脊髓炎
四、诊断流程要点
- 急性期:
- 优先MRI排除压迫性病变(需6小时内手术干预)
- 电解质+肌酶监测防治并发症
- 慢性期:
- 每3-6个月EMG评估神经再生情况
- ASIA分级动态监测功能恢复
- 病因筛查:
- 自身抗体阴性+MRI无强化→考虑遗传/代谢性病因
- HLA-B27检测预测反应性关节炎风险
参考文献:
- WHO《国际疾病分类ICD-11临床应用指南》
- AAN《脊髓损伤诊断管理指南》
- ASIA《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