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和无害的心脏杂音Benign or innocent cardiac murmurs
编码MC83.0
关键词
索引词Benign or innocent cardiac murmurs、良性和无害的心脏杂音、主动脉瓣杂音、良性杂音、非器质性心脏杂音、功能性杂音、功能性心脏杂音
缩写BIM
别名良性心脏杂音、单纯心脏杂音、简单心脏杂音、健康心脏杂音、正常心脏杂音、儿童心脏杂音
良性和无害的心脏杂音(MC83.0)的核心症状与体征
症状(主观感受)
典型症状
- 无症状:
- 绝大多数患者(90%-95%)无任何主观不适,仅在体检时偶然发现杂音(《内科学》第10版)。
- 部分儿童可能因剧烈运动或发热后家长关注到心跳声异常(《心脏病学:Braunwald's Heart Disease》)。
非典型症状
- 偶发心悸:
- 少数患者(5%-10%)在焦虑或剧烈运动后报告短暂心悸,但与杂音无直接因果关系(《Circulation》2018年研究)。
体征(客观检测结果)
典型体征
-
收缩期杂音:
- 出现几率:高(70%-90%),多位于胸骨左缘第2-4肋间或心尖部(《内科学》)。
- 性质:柔和(80%-90%)、短促(持续时间<2/3收缩期),呈吹风样或喷射性(《临床心脏病学图谱》)。
- 强度:多为1/6-2/6级(3/6级以上罕见,需警惕病理性杂音)(《美国心脏病学会指南》)。
- 体位影响:坐位或站立时减弱(50%-60%),仰卧位可能增强(30%-40%)。
-
杂音可变性:
- 生理状态相关:发热、贫血或运动时杂音强度可暂时增强(40%-50%),恢复正常后消失(《欧洲心脏杂志》2020年综述)。
非典型体征
- 无伴随异常:
- 无震颤(100%)、无颈静脉怒张或心界扩大(《心脏病学:Braunwald's Heart Disease》)。
实验室与影像学特征
-
心电图(ECG):
- 正常(98%-100%),无心室肥厚或传导异常(《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
超声心动图(Echo):
- 结构性异常:无瓣膜狭窄/关闭不全、心腔扩大或分流(99%以上)(《欧洲超声心动图学会指南》)。
- 血流动力学:流速正常,无湍流或压力阶差(特异性指标)。
参考文献:
- 《内科学》(第10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 Braunwald E. et al. Heart Disease: A Textbook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11th ed.)
- Nishimura RA. et al. 2014 AHA/ACC Guideline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Valvular Heart Disease
- Lancellotti P. et al. European Heart Journal - Cardiovascular Imaging (2020)
注:良性心脏杂音的诊断需严格排除器质性心脏病。儿童中约30%-40%可出现生理性杂音(《Pediatric Cardiology》),青春期后自然消失率>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