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大涎腺良性肿瘤Unspecified Benign neoplasm of major salivary glands

更新时间:2025-06-19 02:02:43
编码2E91.Z

关键词

索引词Benign neoplasm of major salivary glands、未特指的大涎腺良性肿瘤、大涎腺良性肿瘤、混合性唾液腺瘤 [possible translation]、混合性唾液腺瘤、未特指部位的腺淋巴瘤、未特指部位的基底细胞腺瘤、未特指部位的乳头状淋巴囊腺瘤、未特指部位的Warthin瘤
缩写Benign-Parotid-Tumor
别名大涎腺良性肿物、大唾液腺良性肿物、良性的大涎腺瘤、Benign-Tumor-of-Large-Salivary-Glands

未特指的大涎腺良性肿瘤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1. 金标准(确诊依据)

    • 组织病理学检查
      • 术后石蜡切片病理证实为良性涎腺肿瘤(如多形性腺瘤、沃辛瘤等),显示特征性结构(如多形性腺瘤的双相分化、沃辛瘤的淋巴间质)。
  2.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依据)

    • 无痛性肿块
      • 持续存在的涎腺区(腮腺/颌下腺/舌下腺)无痛性肿物,质地坚实,边界清晰,活动度良好。
    • 影像学支持
      • 超声/CT/MRI显示边界清晰、包膜完整的占位性病变(超声低回声、CT等密度、MRI T2中高信号)。
  3. 支持条件(强化诊断依据)

    • 细针穿刺活检(FNAB)
      • 细胞学提示良性特征(敏感性70%-85%),但阴性结果不能排除诊断(假阴性率15%-20%)。
    • 压迫症状
      • 肿瘤>3cm时可能出现吞咽困难、面神经暂时性麻痹(发生率20%-30%)。
    • 高危因素
      • 吸烟史(沃辛瘤风险增加8-15倍)、头颈部放射史。

二、辅助检查

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初步筛查] --> B[超声检查] A --> C[临床触诊] B --> D[CT/MRI] C --> D D --> E[细针穿刺活检 FNAB] D --> F[核素扫描 锝-99m] E --> G[术中冰冻切片] G --> H[术后石蜡病理 金标准]

判断逻辑

  1. 超声检查

    • 解读:边界清晰的低回声团块(灵敏度>90%)提示良性。
    • 关联:若发现钙化或血流异常,需联合CT排除恶性。
  2. CT/MRI

    • 解读
      • CT等密度+轻度强化 → 支持良性
      • MRI T2中高信号+包膜完整 → 特异性>85%
    • 关联:明确肿瘤与面神经的解剖关系(手术规划关键)。
  3. FNAB

    • 解读
      • 良性细胞学 → 支持保守随访
      • 不典型细胞 → 需术中冰冻切片验证
    • 局限:深叶肿瘤假阴性率高,需影像学补充。
  4. 核素扫描(锝-99m)

    • 解读:沃辛瘤呈"热结节"(特异性>90%)。
    • 适用:仅用于腮腺区囊性肿物鉴别。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1. 病理学检查

    • 术中冰冻切片误诊(约5%):
      • 意义:可能将低度恶性肿物误判为良性,需术后石蜡病理复核。
      • 处理:若石蜡病理升级为恶性,需二次手术扩大切除。
  2. 影像学指标

    • CT显示肿瘤浸润包膜
      • 意义:提示多形性腺瘤恶性转化风险,需尽快手术。
      • 阈值:包膜中断+周围脂肪间隙消失 → 恶性征象。
  3. FNAB结果分级

    • Bethesda IV级(滤泡性肿瘤)
      • 意义:10%-25%恶性可能,建议手术切除。
    • Bethesda II级(良性)但肿瘤快速增长
      • 意义:假阴性可能,需重复活检或直接手术。

四、诊断流程总结

  • 核心路径:触诊+超声初筛 → CT/MRI定位 → FNAB细胞学 → 手术切除+病理确诊。
  • 警示征象
    • 肿块突然增大、疼痛或面神经麻痹 → 需排除恶性转化
    • 超声显示微钙化/丰富血流 → 立即行MRI增强
  • 随访建议:良性肿瘤术后5年内每6-12个月超声复查(多形性腺瘤复发率1%-5%)。

参考文献

  • WHO《头颈部肿瘤分类》(第5版)
  • 美国头颈学会《涎腺肿瘤管理指南》
  • 《口腔颌面外科学》权威教科书(人民卫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