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淋巴管瘤Unspecified Benign lymphatic neoplasms
编码2E81.1Z
关键词
索引词Benign lymphatic neoplasms、未特指的淋巴管瘤、淋巴管瘤
缩写Lymphangioma-NOS、Lymphatic-Hemangioma-NOS
别名淋巴血管瘤、淋巴管瘤-非特指型
未特指的淋巴管瘤(ICD-11: 2E81.1Z)核心症状与体征
症状(主观感受)
典型症状
- 局部无痛性肿块:
- 常见于头颈部(约70%)、腋下或四肢,表现为柔软、可压缩的囊性肿物(80%-90%)。
- 婴幼儿期高发(出生至2岁),约50%病例出生时即存在。
- 压迫相关症状:
- 肿块较大时可压迫邻近器官,如呼吸或吞咽困难(10%-20%,多见于颈部病变)。
- 腹腔淋巴管瘤可能引起腹胀或腹痛(15%-25%)。
非典型症状
- 继发感染或出血:
- 囊肿破裂或感染时出现红肿、疼痛,伴发热(5%-10%)。
- 囊内出血可致肿块突然增大,张力增高(5%-15%)。
- 全身症状:
- 罕见病例合并低热或乏力(<5%,多见于广泛播散性病变)。
体征(客观检测结果)
典型体征
- 肿块特征:
- 单纯性淋巴管瘤:皮肤表面成群的厚壁小泡,呈疣状突起,淡黄色或淡红色(常见于四肢、口腔黏膜)。
- 囊性淋巴管瘤:透光性良好,触诊有波动感(多见于颈部或腋下)。
- 影像学表现:
- 超声:无回声囊性结构,内部分隔(敏感性>90%)。
- MRI: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无强化(特异性高)。
非典型体征
- 并发症相关体征:
- 气胸或胸腔积液:胸壁淋巴管瘤继发囊肿破裂(罕见,<3%)。
- 肠梗阻:腹腔淋巴管瘤压迫肠道(<5%,多见于肠系膜病变)。
实验室与影像学特征
- 病理学检查:
- 镜下可见异常增生的淋巴管结构,囊壁由单层内皮细胞构成(确诊依据)。
- 影像学特征:
- CT:低密度囊性肿块,边界清晰(准确率>95%)。
- MRI压脂序列:高信号囊腔,无血流信号(鉴别血管畸形的关键)。
发生率与流行病学
- 发病率:儿童中约1/8,000至1/25,000,成人罕见(<1%)。
- 年龄分布:90%病例在2岁前确诊,婴幼儿期占主导。
- 性别差异:男女比例接近,无显著差异。
参考文献:
- Robbins Basic Pathology(第10版):淋巴管瘤的病理机制与分类。
- 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儿童淋巴管畸形诊疗指南》(2022年):临床特征与影像学诊断标准。
- 吉毅等,《Journal of Vascular Surgery: Venous and Lymphatic Disorders》(2023年):腹腔淋巴管畸形的并发症分析。
注:临床表现因病变部位、大小及并发症而异,早期诊断(超声/MRI)和个体化治疗(手术/硬化剂)是改善预后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