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部位的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Unspecified Benign fibrohistiocytic tumour

更新时间:2025-06-19 03:03:08
编码2E85.Z

关键词

索引词Benign fibrohistiocytic tumour、未特指部位的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benign fibrous histiocytoma [No translation available]、未特指部位的纤维黄色瘤、未特指部位的黄色纤维瘤
缩写BFH
别名纤维组织细胞瘤、良性纤维组织细胞肿瘤

未特指部位的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组织病理学检查
      • 镜下可见典型"席纹状"或"车辐状"排列的梭形纤维母细胞。
      • 存在泡沫样组织细胞(含脂质巨噬细胞)及散在多核巨细胞。
      • 免疫组化:Vimentin(+)、CD68(+),S100(-),SMA(-)。
    • 影像学特征
      • X线/CT显示边界清晰的溶骨性病灶伴薄层硬化边(骨骼病变)。
      • MRI显示T2加权像不均匀高信号,增强后中度强化。
  2. 支持条件(临床依据)

    • 临床表现
      • 无症状局部肿块(70%-90%病例)。
      • 浅表病变可触及质硬、活动度差的结节(70%-90%)。
    • 生物学行为
      • 无浸润性生长征象(软组织病变)。
      • 无病理性核分裂象或坏死(病理排除恶性)。
  3.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中组织病理学和影像学特征即可确诊。
    • 若无病理证据,需同时满足:
      • 典型影像学表现(溶骨灶+硬化边)。
      • 临床表现(无症状肿块+无进行性增大)。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影像学检查] A --> C[病理学检查] A --> D[鉴别诊断检查]

B --> B1[X线] B --> B2[CT] B --> B3[MRI]

C --> C1[组织活检] C --> C2[免疫组化]

D --> D1[骨扫描] D --> D2[超声]

判断逻辑

  1. 影像学检查

    • X线/CT
      • 异常意义:溶骨性破坏伴硬化边提示良性病变;骨皮质膨胀需排除骨纤维结构不良。
    • MRI
      • 判断逻辑:T2高信号+中度强化支持BFH;均匀低信号需考虑韧带样纤维瘤。
  2. 病理学检查

    • 组织活检
      • 判断逻辑:席纹状排列的梭形细胞是核心特征;出现坏死或异型性需重新评估。
    • 免疫组化
      • 关系:CD68阳性确认组织细胞成分;S100阴性排除神经源性肿瘤。
  3. 鉴别诊断检查

    • 骨扫描
      • 异常意义:摄取轻度增高(与恶性病变的显著摄取鉴别)。
    • 超声
      • 判断逻辑:实性低回声结节+血流稀疏支持良性软组织肿瘤。

三、实验室参考值

注:该病无特异性实验室指标,重点在影像与病理

  1. 常规实验室检查

    • 血钙/磷/ALP
      • 正常范围:血钙 2.1-2.6 mmol/L,血磷 0.8-1.5 mmol/L,ALP 40-150 U/L
      • 异常意义:若ALP显著升高需排除骨代谢疾病(如Paget病)。
    • 炎症标志物(CRP/ESR)
      • 正常范围:CRP <5 mg/L,ESR <20 mm/h
      • 异常意义:持续升高提示感染或恶性转化可能。
  2. 特殊检测

    • 分子遗传学检测
      • 判断逻辑:无特异性基因突变;TP53阴性排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四、总结

  • 确诊核心:依赖组织病理(席纹状结构+免疫组化)结合影像特征(溶骨灶+硬化边)。
  • 辅助检查重点:MRI评估软组织范围,骨扫描排除多发病变。
  • 实验室作用:排除代谢性疾病或感染,无直接诊断价值。

参考文献

  1. WHO《骨与软组织肿瘤分类》(第5版)
  2. 《中华病理学杂志》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诊断共识
  3. 《中国骨科杂志》骨肿瘤影像诊断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