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部位的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Other specified Benign fibrohistiocytic tumour
编码2E85.Y
关键词
索引词Benign fibrohistiocytic tumour、其他特指部位的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缩写BFH、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别名非骨化性纤维瘤、干骺端纤维性病变
其他特指部位的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确诊依据):
- 组织病理学检查:
- 镜下见典型席纹状(storiform)排列的梭形成纤维细胞与组织细胞混合结构。
- 需满足以下全部特征:
- 无异型性细胞核
- 核分裂象<5/10 HPF
- 无病理性坏死灶
- 免疫组化:Vimentin(+) , CD68(+) , Factor XIIIa(+) ,而S100(-)
- 组织病理学检查:
-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依据):
- 影像学特征性表现:
- X线/CT:边界清晰的溶骨性病变伴硬化缘(骨骼病变)。
- MRI:T1加权低信号,T2加权高信号,无周围组织浸润征象。
- 临床表现:
- 生长缓慢的无痛性或微痛性肿块(持续≥3个月)。
- 影像学特征性表现:
-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年龄相关性:20-50岁青壮年(敏感性>80%)。
- 并发症提示:
- 病理性骨折(承重骨病变)
- 关节活动受限(邻近关节病变)
- 排除标准:
- 无恶性肿瘤病史
- 无全身转移证据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影像学检查] A --> C[病理学检查] B --> B1[X线平片] B --> B2[CT扫描] B --> B3[MRI] C --> C1[组织活检] C --> C2[免疫组化]
-
影像学检查判断逻辑:
- X线平片:
- 阳性标准:溶骨性病变+硬化边 → 支持良性诊断(特异性>90%)
- 阴性意义:无硬化边需警惕恶性可能
- MRI:
- T2高信号+均匀强化 → 典型良性表现
- 周围水肿带+浸润生长 → 提示恶性转化可能
- X线平片:
-
病理学检查判断逻辑:
- 组织活检:
- 席纹状结构+无坏死 → 核心诊断依据
- 多核巨细胞出现 → 需与巨细胞瘤鉴别
- 免疫组化:
- CD68/FXIIIa阳性 → 确认组织细胞分化
- Ki-67<5% → 支持低增殖活性
- 组织活检: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
病理学指标:
- 核分裂象>5/10 HPF:
- 意义:提示潜在恶性倾向,需扩大切除范围
- 处理:建议行MDM2基因检测排除低度恶性肉瘤
- 病理性坏死灶:
- 意义:强烈提示恶性肿瘤
- 处理:立即转诊骨肿瘤专科中心
- 核分裂象>5/10 HPF:
-
影像学量化指标:
- 硬化缘厚度<2mm:
- 意义:生物学行为活跃,复发风险增加
- 处理:术后每3个月影像随访
- 骨皮质破坏>50%厚度:
- 意义:病理性骨折高风险
- 处理:预防性内固定术
- 硬化缘厚度<2mm:
-
补充检查建议:
- 99mTc骨扫描:
- 异常意义:多灶性摄取→排查多发性非骨化性纤维瘤
- DEXA骨密度检测:
- 异常意义:骨量减少→需钙剂+维生素D干预
- 99mTc骨扫描:
四、诊断流程总结
mermaid graph LR D[疑似病例] --> E[影像学初筛] E --阳性--> F[穿刺活检] F --典型病理--> G[确诊] F --不典型--> H[扩大切除+完整病理] H --确诊--> I[定期随访] H --恶性征象--> J[多学科会诊]
核心原则:
- 确诊必须依赖病理金标准
- 影像学用于评估生物学行为和手术规划
- 术后需监测:前2年每6个月MRI,后3年每年X线
参考文献:
《WHO骨与软组织肿瘤分类(2020版)》
《中国骨肿瘤临床诊疗指南(2022版)》
《中华病理学杂志》2023年骨肿瘤专题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