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真皮结缔组织源性错构瘤Other specified Hamartomata derived from dermal connective tissue
编码LC2Y
关键词
索引词Hamartomata derived from dermal connective tissue、其他特指的真皮结缔组织源性错构瘤、胶原瘤、家族性皮肤胶原瘤、足底脑回样胶原瘤、鲨革斑、鲨鱼皮样斑点、弹性(组织)瘤、少年型弹性瘤、婴儿纤维性错构瘤
缩写QTH、Dermis-Connective-Tissue-Hamartoma
别名皮下错构瘤、皮肤良性肿瘤、先天性皮肤错构瘤、Congenital-Skin-Hamartoma
其他特指的真皮结缔组织源性错构瘤(ICD-11: LC2Y)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确诊依据):
- 病理组织学检查:
- 皮肤活检显示真皮层胶原纤维束增粗、排列紊乱,伴弹力纤维断裂或异常增生。
- 特殊染色(Masson三色染色胶原阳性,Verhoeff-Van Gieson染色弹力纤维异常)明确基质成分异常。
- 病理组织学检查:
-
必须条件(确诊必需满足):
- 典型临床表现:
- 无症状性皮肤肿物:质地坚实,呈肤色至淡黄色结节/斑块(持续>6个月)。
- 好发于躯干、四肢近端或头颈部(占位分布特征)。
- 影像学支持:
- 超声显示真皮-皮下层边界清晰的低回声团块(后方回声无衰减)。
- 典型临床表现:
-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组织学特征:
- 无恶性细胞特征(核异型性<5%,无病理性核分裂象)。
- 附属器结构保存完好(毛囊、汗腺无破坏)。
- 继发改变:
- 表皮萎缩或毛细血管扩张(发生率5%-10%)。
- 家族史:
- 直系亲属中存在类似皮肤病变(遗传倾向证据)。
- 组织学特征:
二、辅助检查
-
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初步评估] --> B[皮肤视诊与触诊] A --> C[影像学检查] C --> D[高频超声] C --> E[皮肤MRI] A --> F[病理学检查] F --> G[组织活检] F --> H[特殊染色] H --> I[Masson三色染色] H --> J[Verhoeff-Van Gieson染色] A --> K[遗传咨询] K --> L[家族史采集] -
判断逻辑:
- 皮肤视诊与触诊:
- 质地坚实+无痛→优先考虑错构瘤(区别于脂肪瘤的柔软感)。
- 高频超声(20MHz):
- 低回声团块+后方无衰减→提示纤维性病变(灵敏度85%)。
- 血流信号缺失→排除血管瘤(特异性92%)。
- 皮肤MRI:
- T2低信号→胶原纤维致密化(区别于炎症性高信号)。
- 组织活检:
- 胶原纤维占比>50%区域→符合错构瘤特征(正常真皮胶原占比30%-40%)。
- 特殊染色:
- VVG染色弹力纤维断裂→确诊弹性组织异常(阳性预测值95%)。
- 皮肤视诊与触诊:
三、实验室参考值(异常意义)
-
病理染色量化标准: 检查项目 正常参考值 异常意义 Masson三色染色 胶原蓝色区域占比30%-40% >50%→胶原过度增生,支持错构瘤 Verhoeff-Van Gieson染色 弹力纤维连续细网状 断裂/团块状增生→弹力纤维发育异常 -
影像学数值: 检查项目 正常表现 异常意义 超声回声强度 真皮层均匀中等回声 局灶性低回声→纤维团块(需活检确认) MRI T2信号强度 真皮层中等信号 显著低信号→胶原致密化(特异性88%) -
基因检测(可选):
- 异常意义:检出TGF-β通路相关基因突变(如TGFBR1)→提示发育信号通路失调,需监测多系统受累风险。
四、总结
- 确诊核心:病理组织学(金标准)结合典型临床表现。
- 关键鉴别:超声/MRI排除脂肪瘤、血管瘤;病理排除皮肤纤维瘤(无弹力纤维异常)。
- 治疗提示:无症状者观察随访;美容需求或压迫症状可手术切除(复发率<5%)。
参考文献:
- WHO《皮肤肿瘤分类》(2023年第5版)
- Bolognia《皮肤病学》(第5版,2024)
- Lever《皮肤组织病理学》(第12版,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