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号染色体长臂缺失Deletions of the long arm of chromosome 11

更新时间:2025-06-18 11:48:20
编码LD44.B0

关键词

索引词Deletions of the long arm of chromosome 11、11号染色体长臂缺失、11号染色体长臂近端缺失、11号染色体长臂远端缺失、Jacobsen综合征、11q23.3 微缺失综合征、11q23.3缺失综合征、11q23.3单体、11q端粒缺失、11qter单体
缩写11q-、11q单体
别名十一号染色体长臂缺失、第十一对染色体长臂缺失、11号染色体长臂部分缺失

(LD44.B0)11号染色体长臂缺失的核心症状与体征


症状(主观感受)

典型症状

  1. 发育迟缓
    • 宫内及出生后生长迟缓,75%患者身高偏矮(基于临床队列研究数据)[1]。
    • 运动协调能力差(60%-80%)[2]。
  2. 智力障碍
    • 轻度至中度智力落后(97%),学习能力显著受限(与缺失片段大小相关)[1]。
  3. 语言发育障碍
    • 语言表达及理解能力落后于同龄人(80%-90%)[2]。

非典型症状

  1. 行为异常
    • 冲动、易怒、注意力缺陷(50%-70%)[1]。
  2. 睡眠障碍
    • 睡眠周期紊乱(25%)[2]。

体征(客观检测结果)

典型体征

  1. 面部畸形
    • 常见(>40%):眼距过宽、鼻梁塌陷/凸出、低位耳、长人中、上唇薄红[1]。
    • 较少见(<40%):虹膜缺损、白内障、牙齿排列异常[2]。
  2. 先天性心脏畸形
    • 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56%),严重者需手术干预[1]。
  3. 骨骼异常
    • 短肢、多指/并指、脊柱侧弯(65%)[1]。
  4. 凝血功能障碍
    • 血小板功能障碍(90%),表现为易瘀伤或出血倾向(血小板数量通常正常)[1]。

非典型体征

  1. 神经系统异常
    • 脑室增宽、胼胝体发育不全(65%),MRI可明确诊断[1]。
  2. 免疫缺陷
    • 反复中耳炎、皮肤湿疹(22%)[2]。

实验室与影像学特征

  1. 遗传学检测
    •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检出11q23-11q24区域缺失(检出率>95%)[1]。
    • FISH验证:特异性探针确认关键基因(如FLI1、BARX2)缺失[3]。
  2. 凝血功能检查
    • 血小板聚集试验异常(90%),出血时间延长(70%-80%)[1]。
  3. 影像学表现
    • 心脏超声:先天性结构异常(如室间隔缺损)(56%)[1]。
    • 颅脑MRI:脑室增宽或萎缩(65%)[1]。

参考文献

  1. 《人类遗传学》(第12版),Jacobsen综合征章节,临床表型数据基于多中心队列研究(n=120)。
  2.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al Genetics (2018) 对11q23.3缺失综合征的回顾性分析(n=85)。
  3. Molecular Cytogenetics (2020) 关于FLI1基因功能缺失与血小板异常的机制研究。

注:临床表现因缺失片段大小及关键基因不同而异,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或严重免疫缺陷者预后较差,需多学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