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诊疗
健康生活
  • 养生
  • 营养
  • 两性
  • 精神心理
  • 中医
  • 育儿
  • 减肥
  • 女人
  • 美容
  • 整形
  • 健康资讯
  • 健康课堂
  • 家医互动
  • 即问即答
  • 健康WHY
  • 专家答疑
  • 整形圈
  • 医生圈
  • 病友圈
  • 数据中心
  • 疾病库
  • 医生库
  • 医院库
  • 药品库
  • 整形库
  • 器械库
  • 食材食谱
  • 母婴产品
  • 新闻 视频 养生 育儿 营养 中医 女人 减肥 整形 两性 妇科 男科 肿瘤 眼科 影像 肝病 骨科 糖尿病 心血管 即问即答 诊所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医药资讯 > 悦康药业健康科普 > 科普文章  > 正文

    艾滋病引起的眼部疾病

    2009-04-07 14:55:44 举报/反馈

        艾滋病(AIDS),眼部并发症占40~63%,可高达82.6%以上,眼部表现有视网膜絮状白斑,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结膜炎,角膜炎,巩膜炎,虹膜睫状体炎,脉络膜肉芽肿,眼睑穹窿部结膜、泪囊及眼眶Kaposi肉瘤,视网膜脱离,青光眼等。其中较为常见者有:

    1、视网膜棉絮状白斑  多在眼底后极部视乳头周围血管处或其附近,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出现白色边界不清的混浊斑块。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显示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及微血管异常区,有此征象者死亡率可高达81%,而阴性者则为44%。凡有视网膜棉絮状白斑的病人皆有全身巨细胞病毒感染。

    2、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  单眼或双眼发病,病变多累及眼底后极部,范围较广。该症发生前均有棉絮状白斑出现,初期为一些白色颗粒状病灶,逐渐互相融合并向周围扩展,形成边缘水肿的炎性斑块,血管附近视网膜常有出血,血管有白鞘。晚期可产生大片视网膜坏死。4~6周以后,病变逐渐消退,形成广泛而大小不等的色素瘢痕,亦可导致视网膜脱离。

    3、视网膜出血  约占27% ,眼底后极部点状或火焰状出血者约占10%,赤道部有点状视网膜出血者约17%。10%出现Roth斑。

    4、眼部的Kaposi肉瘤  常位于眼睑结膜或泪囊区,多因出血而被误诊为单纯球结膜下出血。典型者表现为软性浅蓝色皮肤结节,或位于下穹隆或睑结膜处孤立的青紫色结膜下肿块,有时伴有结膜下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