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生活在失真数据里 灰霾天也“优良”
明明是灰蒙蒙的天,能见度也不好,但有关部门发布的空气质量报告却是“良”,甚至是“优”。这是咋回事?是我们的感觉不对,还是监测出了问题?
都不是。专家的解释是,在现行的空气质量监测指标里,空气污染指数只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3项。其中,可吸入颗粒物是指直径2.5到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直径小于2.5微米的细粒子(又称细颗粒物)尚未包含在内,而这种细粒子恰恰是造成灰霾的元凶。
那么,这种小于2.5微米的细粒子又是什么来由呢?专家说,与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这些一次污染物不同,它属于二次污染物,即由一次污染物受到相关环境影响而间接产生的污染物。比如,工业和汽车尾气排放的颗粒物、碳氢、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经过一系列光化学反应就会形成二次气溶胶细粒子,这种细粒子直径都小于2.5微米。
2.5微米是个什么概念?一根头发的直径大约是70微米,也就是说,28个细粒子排列起来才有一根头发粗。相对于可吸入颗粒物,这种细粒子对人体的危害更大,因为它们更容易被人体吸收,能直接进入并黏附在呼吸道和肺叶上,引起鼻炎、支气管炎等病症,长期积累还会诱发肺癌。
目前,我国的大部分大中城市包括一些小城市,都或多或少出现过由细粒子形成的灰霾天气。东部沿海的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地区的城市,更是饱受灰霾的困扰,只要延续不刮风的天气,能见度就会越来越差,灰霾越来越重。而且灰霾还会自由流动、跨界输送,形成区域性的灰霾。像珠三角地区的灰霾还漂洋过海,连香港也不能幸免。长三角的一些城市更为严重,像南京,近5年来平均每年出现130个灰霾天,2009年竟高达211天,占全年总天数的58%。
然而,令人哭笑不得的是,由于细粒子指标不在监测之列,出现了灰霾天与空气质量优良天同步增加的怪事。再说南京,尽管去年有211个灰霾天,但空气优良天数也达到315天。也就是说,其中有160多天,既是灰霾天,也是空气优良天。出现如此矛盾的结果,表明我们的城市空气质量监测体系如再不改变,看来是不行了。
据报道,江苏已决定今年开展灰霾污染监测,在13个省辖市形成灰霾监测能力,并在全省布局空气质量检测站点,建设重点实验室平台。北京市日前也作出决定,将把细粒子纳入日常空气质量监测。国家环保部也打算在“十二五”期间,将臭氧和细粒子纳入常规监测。
这样的改变虽然来得晚了点,但毕竟表明已开始行动。但愿新的监测指标形成后,新的治理措施也能尽快跟上,使我们的城市尽快摆脱灰霾的缠绕,让我们的人民更多地享受到清新的空气,而不只是生活在失真的“优良“数据里。
(责任编辑:尹浩 )
相关文章推荐
专家答疑
去医院检查抑郁需要多少钱
2025-05-14中度抑郁患者如何治疗好
2025-05-14抑郁症的症状表现有哪几种
2025-05-14得了抑郁症怎么办怎么才能好起来
2025-05-14检查抑郁一般要多少钱
2025-05-14中医是否可以治疗男性脱发
2025-05-14男性脱发是否会遗传
2025-05-14男性脱发的危害
2025-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