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风启新程 希望满山间 | 上海和黄药业希望小学喜迁新址揭牌仪式隆重举行
金风启新程 希望满山间
上海和黄药业希望小学
喜迁新址揭牌仪式隆重举行
2010年,汶川特大地震后的安康大地上,上海和黄药业出资在汉滨区早阳镇石湾小学倒塌的校址上,援建了上海和黄药业希望小学,为受灾的孩子们筑起知识的港湾。
十五载春秋流转,随着教育资源优化整合与国家乡村振兴教育战略的推进,为给更多孩子提供更优质的学习环境,在地方政府的鼎力支持下,这所承载着爱与期盼的学校迁至丁家河畔新址,继续书写为乡村孩子点亮梦想的篇章~~
2025年9月4日,天高云淡,秋风送爽,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早阳镇的丁家河畔,上海和黄药业希望小学喜迁新址揭牌仪式正在隆重举行。
上海和黄药业胡耀钧总裁、公益项目负责人张昊博士、豫西北大区李高峰总监及和黄志愿者,与汉滨区早阳镇党委政府领导、区教体局领导,以及全校师生,共同见证这座凝聚关爱与期望的校园,正式开启全新的育人征程。
揭牌时刻:定格十五载守望的温暖
“在这美好的时节,我们终于迎来了上海和黄药业喜迁新址的揭牌!”校长张文亮的声音里难掩激动。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好奇与期待,目光紧紧追随着台前来宾们的身影。
少先队员代表手捧鲜艳的红领巾,迈着整齐的步伐上前,为嘉宾们郑重佩戴。红领巾飘动间,是孩子们最纯真的敬意,也是爱心火炬最庄严的接力。
早阳镇副镇长唐明府在致辞中感慨:从 2010 年旧址建成到今日迁入新址,上海和黄药业的守护始终如一。这份跨越山河的情谊,是早阳教育最珍贵的滋养。汉滨区教体局四级调研员杨朴则强调:此次揭牌,是响应乡村振兴教育战略的生动实践,更是企业持续反哺社会的典范。
胡耀钧总裁在致辞中回顾了十五年来和黄药业与希望小学相伴的点点滴滴,言语朴实却充满深情。“十五年前,汶川地震牵动人心,我们只想为乡亲们做点实实在在的事;十五年来,我们每年都回来看望孩子们,见证他们从旧址走向新校园——这份牵挂,从未间断。”
他表示,和黄药业作为一家上海的中药企业,始终将公益视为企业责任的一部分。此次将希望小学迁至丁家河畔,既是教育资源的优化,也是为了陪伴更多孩子成长。他寄语孩子们:“无论将来你是否走出大山,都请坚信:你有力量让自己成长,更能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丽,让祖国变得更加强大。读书,是为了有更多选择,是为了承载更多希望。”同时,在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他特别向辛勤耕耘的老师们致以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
随着红绸缓缓落下,“上海和黄药业希望小学”几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快门声此起彼伏,将这一时刻定格——这是爱心的见证,更是希望的启程。
时光淬炼:从援建到深耕的爱心轨迹
仪式后的校园里,志愿者们和孩子们一起搬书、拆书、盖章,这些由上海和黄药业捐赠的崭新图书被整齐地摆放进书架。
操场上,打篮球、踢毽子、跳绳、两人四足的身影往来穿梭,欢声笑语回荡在教学楼间,如同一曲生机盎然的乐章。这熟悉的场景,是上海和黄药业15年安康公益之路的缩影。
汶川特大地震后,上海和黄药业出资在安康市汉滨区早阳乡石湾小学倒塌的校址上,援建了上海和黄希望小学,并于2010年竣工投入使用。公司全方位关注学校建设,不仅出资新增各种教学设备,改善教学条件;更坚持每年回访,捐赠多种文体用品、设备和书籍;并多次邀请师生代表到上海参观世博会,畅游迪士尼,开阔师生视野。公司持之以恒的善举,与当地师生和社区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为了优化教学环境和办学条件,并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教育战略,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上海和黄药业希望小学喜迁新址。新校址的面积大幅增加,设施更加完善,能为孩子们提供一个更加宽敞、舒适的学习环境。
从最初的校舍捐建起步,到“硬件改善+视野拓展+文化浸润”的多元帮扶,上海和黄药业的公益脚步始终紧跟教育需求的深化。“我们希望能够在同学们心里播种下一颗希望的种子,陪着它茁壮长大”,正如胡耀钧总裁在致辞中所言,和黄药业不仅致力于为孩子们铺就一条看得见未来的路,更以长久的陪伴与支持,为乡村教育生态持续注入温暖而坚韧的生命力。
“明年,我们还会邀请老师和同学们去上海,看看我们的企业,看看上海。”听着胡耀钧总裁的许诺,孩子们眼中闪烁着明亮的光,那是对未来的憧憬。而这憧憬,正是上海和黄药业坚守公益的初心。
未来已来,新程正启,相信在和黄人长情的陪伴下,大山深处的希望之花,必将在爱的滋养下愈发绚烂。
河畔的风轻轻掠过教学楼,不远处的丁家河静静流淌,而每一份善意也如河水般在时光里静静绵延,温柔托举每一个孩子,奔赴远方!
【版权声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仅作为宣传,与本网站无关。本文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观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