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动静脉内瘘感染的4大迹象,千万别忽视!

作者: 家医大健康
2025-05-19

动静脉内瘘感染迹象主要有局部红肿热痛、异常分泌物、体温升高、全身不适等。

1. 局部红肿热痛:动静脉内瘘部位出现明显的红肿,这是由于炎症刺激导致局部血管扩张、血液流量增加引起的。皮肤温度也会升高,患者能明显感觉到内瘘处发烫。同时,还会伴有疼痛症状,疼痛程度可轻可重,轻者可能仅有轻微压痛,重者则疼痛剧烈,影响肢体活动。这种红肿热痛通常是感染的早期表现,提示局部组织已经受到炎症侵袭。

2. 异常分泌物:内瘘穿刺点或周围皮肤可能会出现异常分泌物,如脓性分泌物。这是因为感染导致局部组织坏死、液化,形成了脓液。分泌物的颜色、质地和气味也能反映感染的情况,一般来说,黄色或黄绿色的脓性分泌物提示细菌感染,且分泌物可能伴有恶臭味。出现异常分泌物表明感染已经较为严重,需要及时处理。

3. 体温升高:当动静脉内瘘发生感染时,细菌或其他病原体产生的毒素会进入血液循环,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紊乱,从而引起体温升高。体温可呈低热、中度热或高热,具体程度与感染的严重程度有关。持续的体温升高说明感染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可能已经引发了全身炎症反应。

4. 全身不适:患者可能会出现一系列全身不适症状,如乏力、食欲不振、头痛等。这是由于感染导致身体处于应激状态,消耗了大量的能量和营养物质,同时炎症介质的释放也会影响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全身不适症状的出现提示感染已经对全身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需要引起重视。

5. 血管杂音改变:正常情况下,动静脉内瘘会有特定的血管杂音。当发生感染时,由于局部组织肿胀、血管壁炎症等原因,血管杂音可能会发生改变,如减弱、消失或出现异常的杂音。血管杂音的改变是动静脉内瘘感染的一个重要体征,医生可以通过听诊来判断内瘘的情况。

动静脉内瘘感染是一种较为严重的情况,及时发现感染迹象对于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一旦出现局部红肿热痛、异常分泌物、体温升高、全身不适以及血管杂音改变等迹象,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治疗动静脉内瘘感染通常需要使用抗生素,如头孢菌素、青霉素、阿莫西林等,但具体用药需遵医嘱。同时,患者还需要注意内瘘部位的护理,保持清洁干燥,避免感染进一步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