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医药资讯 > 正文

《空气污染竟成心脑血管疾病帮凶 教你防护》

2025-04-27 12:58:00      家庭医生在线

空气污染成为心脑血管疾病帮凶的原因主要有细颗粒物刺激、有害气体损伤、炎症反应诱发、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血液黏稠度增加等。

1. 细颗粒物刺激:空气中的细颗粒物,如PM2.5等,可进入呼吸道并沉积在肺部,甚至进入血液循环。这些细颗粒物携带的有害物质会刺激呼吸道和心血管系统,引发炎症反应,增加血管收缩和血压波动的风险,进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2. 有害气体损伤: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会对呼吸道黏膜和血管内皮细胞造成损伤。呼吸道黏膜受损后,防御功能下降,更容易受到病原体侵袭;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则会影响血管的正常功能,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几率。

3. 炎症反应诱发:空气污染可激活体内的免疫系统,引发全身性炎症反应。炎症因子的释放会导致血管壁的炎症和损伤,破坏血管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使得血管变得狭窄、僵硬,增加血栓形成的可能性,从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4.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长期暴露在污染空气中,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的正常功能。血管内皮细胞具有调节血管张力、抑制血小板聚集等重要作用,其功能障碍会导致血管收缩和舒张失衡,促进血栓形成和动脉粥样硬化发展,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5. 血液黏稠度增加:空气污染中的有害物质会影响血液的成分和性质,使血液中的血小板活性增强、凝血因子增加,导致血液黏稠度升高。血液黏稠度增加会减慢血液流动速度,容易形成血栓,阻塞血管,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对于防护措施,在日常生活中,可佩戴具有防护功能的口罩,减少吸入污染空气;安装空气净化器,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尽量减少在污染严重时段外出,如早晚交通高峰期等;饮食上可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等抗氧化物质的食物,如橙子、猕猴桃、坚果等,有助于减轻氧化应激损伤;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增强心肺功能,但要选择空气质量较好的时段和地点。药物方面,可遵医嘱使用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氯吡格雷等药物,以降低血液黏稠度、稳定斑块、预防血栓形成。若出现头晕、头痛、心悸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前往正规医院的心血管内科或神经内科就诊。

空气污染通过多种机制成为心脑血管疾病的帮凶,了解这些原因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对于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至关重要。人们应重视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从生活的各个方面做好防护,必要时及时就医并遵医嘱进行治疗。

(责任编辑:家医在线 )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