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医药资讯 > 正文

想降低打针输液伤害 这几个方法一定要知道!

2025-04-26 15:56:01      家庭医生在线

想降低打针输液伤害,可从严格掌握指征、选择合适给药途径、做好注射前准备、注意输液速度和观察不良反应等方面入手。

1. 严格掌握指征:打针输液并非适用于所有疾病。像普通感冒,多数由病毒引起,具有自限性,一般通过多休息、多喝水等方式即可恢复,无需打针输液。只有在明确细菌感染,且病情较重,如出现高热不退、严重咳嗽咳痰等症状时,才考虑使用抗生素打针输液治疗。例如肺炎链球菌肺炎,患者高热、咳脓血痰,此时可能就需要打针输液使用青霉素、头孢曲松、阿奇霉素等药物进行治疗,但必须严格遵循医生的判断和建议。

2. 选择合适给药途径:能口服药物治疗的,尽量不选择打针;能肌肉注射的,尽量不选择静脉输液。口服药物方便、安全,对身体的侵入性小。比如一些轻度的炎症,如轻度扁桃体炎,可先选择口服阿莫西林、头孢克肟、罗红霉素等药物进行治疗。如果口服药物效果不佳,再考虑打针等其他给药途径。

3. 做好注射前准备:打针输液前,要确保皮肤清洁,避免感染。同时,患者应告知医生自己的药物过敏史等情况。医生在操作前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对注射部位进行消毒,使用合格的医疗器械。

4. 注意输液速度:输液速度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药物性质等因素合理调整。一般来说,成年人输液速度为40 - 60滴/分钟,儿童、老年人输液速度要慢一些。比如输入氯化钾溶液时,速度过快可能会引起心律失常等严重不良反应,必须严格控制速度。

5. 观察不良反应:在打针输液过程中,要密切观察身体反应。如果出现发热、皮疹、瘙痒、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应立即告知医护人员。例如使用某些抗生素时,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及时发现并处理非常重要。

降低打针输液伤害需要从多个方面综合考虑。严格掌握指征能避免不必要的打针输液;选择合适给药途径可减少身体的侵入性;做好注射前准备能降低感染风险;注意输液速度可保障用药安全;观察不良反应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在医疗过程中,患者和医护人员都应重视这些方面,以最大程度降低打针输液带来的伤害。

(责任编辑:家医在线 )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