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重阳节,不少人都知道有登高、吃花糕的习俗,但重阳节的来历,你知道多少?重阳节,各地还有哪些健康的习俗?
重阳节,为农历九月初九。《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初九,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又称“踏秋”与三月初三“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插茱萸、赏菊花。
重阳为历代文人墨客吟咏最多的几个传统节日之一。重阳节与除、清、盂三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2012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草案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为老年节。
重阳节的习俗
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
1、登高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2、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3、赏菊并饮菊花酒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4、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
(责任编辑:家庭医生在线 )
相关推荐
文章关键词: 重阳节健康习俗 重阳节
-
中医药在肿瘤治疗方面有何作用?广东省中医院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公益活动成功举行
-
每年的4月15日~21日是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2019年4月15日是第25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 以《科学抗癌 关爱生命》为主题的公益活……详细>>
-
1/4的男性认为自己每月有“大姨夫”大姨夫来了如何控制?
-
据英国《每日邮报》11月19日报道,一项调查显示,四分之一的男性认为自己每个月都会有特定的“大姨夫”时期,在这段期间内他们会觉得疲劳、烦……详细>>
-
陶军:每5成人中就有1个患心血管病 预防关键在于护好血管内皮
-
2016年8月26日,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健康体检管理专业委员会在广州市隆重召开健康体检管理学术年会,同时举办《健康体检管理新技术新进展学……详细>>
-
中医药管理局领导,同场解读中医药法和经典名方,真没有错过的理由~
-
2017年11月29日,全国中医药创新与发展论坛----“政策、创新、发展、质量”。对“十九大”提出传承中医产业助力“健康中国”,立足在……详细>>
-
每周锻炼一小时就能够有效预防抑郁症发生!
-
日前,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黑犬研究所(Black Dog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