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健康资讯 > 健康新闻 > 正文

怀上二胎10岁女儿离家出走无奈打掉

2016-05-17 21:41:10      家庭医生在线

上周,杭州市某妇产科医院计划生育科副主任邓月月接诊了一位34岁孕妈妈,怀孕快两个月了,但是她打算放弃腹中宝宝,来做人工流产手术。邓医生说,现在国家全面放开“二孩”政策,鼓励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孩子。很多人都是愁怀不上二胎,想尽了各种方法,这位孕妈妈年纪并不大,身体条件也允许,实在有点可惜。

“怀孕已经快50天了,胚胎发育得挺好,已经有胎心了,这个时候放弃宝宝太可惜,要不你再仔细考虑一下?”按照惯例,邓医生会询问一下原因。

“哎,我也是没办法……”这位孕妈妈无奈地回答。为了10岁女儿,34岁妈妈选择人工流产。这位孕妈妈姓陈,杭州人。陈女士已经有一个女儿,今年10岁。这次怀孕,她和丈夫是计划好的。想赶在35岁以前,趁自己还没被贴上“高龄产妇”的标签,赶紧完成二胎计划。她和丈夫觉得,如果能再生个男孩,这样就凑成一个“好”字;就算再生个女儿,多一件“小棉袄”也是好事。

两个月前,陈女士惊喜的发现,自己怀上宝宝了。

然而,当她把这份喜悦告诉女儿的时候,女儿的情绪很冷淡,似乎并不太欢迎这个即将加入到大家庭的弟弟或妹妹。

女儿的情绪变化,陈女士也感受到了。但她认为,一开始女儿有点小情绪也挺正常,只能慢慢跟女儿沟通,多注重她的感受。相信随着宝宝出生后,肯定可以慢慢建立起感情。

然而,女儿的小情绪越来越明显。一开始,她每天放学后,一直留在学校里,不愿意按时回家。就算回到家里,她也是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和父母交流。

“我找她谈心,她说不想要弟弟妹妹,不想我再生宝宝,一边说还一边掉眼泪,我怎么跟她说都说不通,脾气实在倔强。”陈女士摇摇头,非常无奈。

半个月前,女儿又为了生二胎的事和妈妈闹了别扭,这次她气得夺门而出,离家出走。到了凌晨1点多,依然没有音讯,打她电话也不接。

恋母情结和手足相争

在加拿大,生第二个宝宝之前,已经不算是新手的妈妈们会被强烈建议上一门特别的育儿培训课程,我们简单称其为“大宝心理学”,即学习、了解大宝在面对即将到来的弟弟妹妹的心理、举止,进而学习如何缓解大宝的情绪、纠正大宝错误的行为。在本期,我们重点解读大宝的心理、行为以及背后的原因,让你理解他。而在下一期,我们将会重点分享加拿大专家具体的建议。

加拿大育儿专家认为,在这个特殊时期,比起对新生宝宝的照料上,大宝的心理反而是更值得重视的。如果你将来要生第三个或第四个孩子的话,这个时期大宝的心理是否能调整得好,会产生长期持续的影响。

首先,让我们来认知一下大宝的这种特殊情绪。简而言之,就是当弟弟妹妹出现后,大宝会感到自己的重要性被取代,从而产生委屈、不安、焦虑的情绪。这种情绪可以用心理学分析出两个来源,即著名的“俄狄浦斯情结”(Oedipus complex,亦简称为恋母情结),以及“手足相争”(Sibling rivalry)。

“恋母情结”是人类的一个共性,在大宝从出生到长大的人生经验中,妈妈是个全能形象,满足了自己从物质到生理、心理的所有的需求。这便形成了一个本能的依附。

有的孩子早年曾表现出对爸爸的敌视,认为爸爸占去了妈妈的一部分,也是基于这个心理。但爸爸对他来说,毕竟是一个“大人”,所以他的本能反抗里会有适度的忍耐,但当面对一个比自己还小的“小人”,大宝就不会去忍耐自己的这种独占欲。因此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二胎妈妈反映,当自己给二宝喂奶或洗澡时,大宝就会反常地在身边捣乱,这种捣乱一是要阻止妈妈对“小人”的关怀,二是引起关注。如果在这个时刻,妈妈只是呵斥他,甚至用不理睬来惩罚他,都会让他产生更深重的“仇恨”,或是感到妈妈因为这个弟弟妹妹的到来而要“遗弃”他了。一个3~5岁的孩子是无法理解和体谅妈妈的忙碌的,他只是希望在他有需要时随时可以得到妈妈的关注,并占有妈妈。而且正因为之前在所有的记忆里妈妈把所有的关注和爱都给了他,他就更无法接受这种“从全部到减少”的落差。

“手足相争”则是大宝要被迫适应从“所有都是我的”到“所有都要跟别人分享”的心理过程。老实说,这对一个孩子来说,挺残忍的。而从这个心理中走出来的结果,就是会产生一种竞争心理——“我不争取就会没有”。

这也是为什么在多胎家庭中,老大的性格会普遍比较早熟、争强好胜。即便是长大懂事后表现出的乖巧,也是希望争取爸爸妈妈好感的一种表现。有的爸爸妈妈总是跟大宝说,“弟弟/妹妹比你小,你要让着他们”,“以大让小”在中国被称颂为美德,在西方的育儿观中并不被认同。因为从儿童心理学来说,爸爸妈妈越是强调大孩子因为年龄就要忍让小孩子——这种所谓“公平性”,作为认知发展还不成熟、只能以自我为中心去思考的大宝就越是积愤,越是感到“不公平”。而如果把这种愤怒表现出来,就是“坏孩子”,将更得不到“宠爱”,但忍耐在心里,就会让他形成一种固化的思维——他只有服从父母的决定,才会让他们更喜欢自己,保住自己的位置。西方育儿专家认为,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甚至危险的观念,它让一个孩子从小认为自己的表现等于自我价值,而父母之爱也是有条件的,只能表现好,不能犯错。以至于长大后会习惯用撒谎、不负责任等方法来逃避自己犯下的错误。也比其他孩子更害怕犯错,性格消极,整日焦虑。

(责任编辑:林宗可 )

相关推荐

文章关键词: 心理 心理健康 二胎

偏爱霸道坏男孩的女性多因没安全感 人们常说的安全感是什么?

据英国《每日邮报》2月26日报道,最新研究表明,越是受“坏男孩”吸引的女性往往越没有安全感,她们觉得自己更容易成为犯罪受害者。以往的研究……详细>>

中年职场女性心理疾病隐患多 几种方法自我考核

据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最新数据显示,自杀成为中青年人死亡的主要因素,专家分析,他们的自杀突出问题是压力过大,包括婚姻、事业等问题,尤其以中……详细>>

2020年高考成绩明起陆续放榜?面对高考成绩,学生会出现哪些情绪?

到目前为止高考已经结束半个月时间了,从今天开始,各个省份的考生能陆续查询成绩。多年的寒窗苦读,将要在此时得到回报,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能考到……详细>>

十年酗酒成瘾难戒除!富家女挥霍百万流落街头

朱小飞(化名),女,38岁,无业,一个有着十年病史的酗酒成瘾患者。然而,十年前,她是全家的掌上明珠,是年入百万的证劵精英;十年后,她和……详细>>

80后第一代独生子女的叹息:生活叹工作叹恋爱叹

生活篇详细>>

  • 刘力华

  • 李小霞

  • 艾文

  • 牛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