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健康资讯 > 健康新闻 > 正文

长期大量饮酒可致酒精性脑萎缩

2015-10-03 11:01:04      家庭医生在线

大脑是人体活动的总指挥,脑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人体认知、感觉和运动功能。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武力勇副主任医师表示,长期大量饮酒会使大脑萎缩,从而影响人体认知功能,酒精性脑萎缩多见于长期大量饮酒的中老年男性,常有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理解判断力下降、行动迟缓等症状,也有表现为烦躁、冷漠等症状者。

中年男性社交性饮酒频次多,酒量大,短则几年,长则十几年便会影响神经元髓鞘的合成,从而导致脑白质病变,这是酒精性脑萎缩产生的主要原因;次要原因则与维生素的吸收及代谢相关。肝脏是维生素吸收和代谢的主要场所,饮酒易使肝功能受损,从而影响维生素的吸收和代谢;除此之外,饮酒时忽略主食和菜的“补给”也是导致人体维生素缺乏的间接原因。

治疗酒精性脑萎缩不能一蹴而就,少数形成酒精依赖的人,立刻戒断会产生意识不清等不良反应,此时戒酒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但医生给多数酒精性脑萎缩病人开出的首张处方便是戒酒,同时辅以大量补充维生素和营养神经药物。一段时间后,酒精性脑萎缩的症状会慢慢恢复,但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恢复到萎缩之前的正常状态。

嗜酒者究竟该如何戒酒呢?

酒精依赖和毒品依赖的原理是一样的,酒精依赖症患者也产生了躯体依赖和精神依赖,两者相互强化,因避免躯体依赖所产生的戒断症状痛苦而维持饮酒状态,从而加重精神依赖。精神依赖不断复饮,不断加强躯体依赖。怎么才能戒酒?专家帮您解答:要想彻底戒酒,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患者本人要有戒酒意识。如果患者没有戒酒意识,并且不同意戒酒,可以通过给患者讲一些例子,比如酒驾事故、酒后胡言乱语伤害家人等。还可以给患者看一些酒后事故的视频,让患者意识到酒对本身的风险、对家人造成的伤害,这对戒酒有很大的帮助。

第二:对于长期大量饮酒的患者,不能让患者忽然停酒,如果患者忽然不饮酒,很容易出现戒断症状,所以要循序渐进,有计划的戒酒。最好的方法是可以让患者一边喝酒一边戒酒,这样不会出现戒断症状,而且帮助患者更好的戒酒。

第三:借药物的帮助。不少人喝酒已成为了一种习惯,靠毅力戒酒是戒不掉的,必须要通过戒酒药物来帮助患者戒酒。戒酒药物的使用能提高戒酒的成功率。

第四:戒酒需有家人的支持和鼓励,患者的家属应多与患者沟通,不要孤立患者,让患者建立起戒酒的信心,才能更好的戒酒。酒精依靠症患者大多数都营养跟不上,所以患者戒酒的过程中给患者多补充营养。尽量多补充含维生素b的食物,比如:大豆、花生、黑米、蛋类等。

推荐几款戒酒方:

中药瓜蒂戒酒

瓜蒂的主要作用是催吐,退黄疸。具体使用方法:将瓜蒂0.3~0.5g浸泡在500ml白酒中,7到15天后饮用。如果酒量没有明显减小的,瓜蒂剂量可以增加到0.5~0.7g。

耳穴贴压戒酒

该方法在耳穴取口、胃、皮质下、内分泌、神门、咽喉、肝;体穴取脾俞、肝俞、肾俞、内关、列缺、神门、足三里。先用酒精棉球消毒耳郭,然后在穴位上寻找敏感点,将王不留行籽放在胶布上,对准穴位用拇指、食指对压耳穴,直到产生酸、胀、痛感。每次选4~5个穴位,每个穴位按压3~5秒,每天自行按压3~5次。

电针治疗戒酒

可以选脾俞、肝俞或肾俞,用毫针快速直刺进针,得气后停止,用电针治疗仪,电流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留针30秒,每天1次,5次为一个疗程,两到三天治疗一次。

中药汤剂戒酒

方药组成是:葛根20g,龙骨40g,牡蛎40g,赤芍20g,白芍20g,黄芪40g,全蝎5g,天麻5g,牛膝15g,桂枝15g,钩藤5g,羌活15g,地龙10g,白术15g,泽泻15g,猪苓15g,茯苓15g,每天一剂,水煎至200ml,分两次口服。

(责任编辑:家庭医生在线 )

相关推荐

文章关键词:

45岁销售经理把心喝坏 称十年来每天至少一斤酒

节日期间,因过度饮酒导致酒精中毒的事件也随之增加。大多数人都知道酒喝多了伤肝、伤脑、伤胃,殊不知酒喝多了还会伤心。近日,南京市中医院的心……详细>>

4岁女童因爷爷喂酒上瘾 偷饮1斤多昏迷4天未醒

一斤多白酒和药酒,对于一个普通成年人来说已算“海量”。然而,近日,4岁的女童小妍(化名)却一次喝下了这么多酒,因酒精中毒而昏迷。截至昨日……详细>>

女子注射头孢药物后喝酒险丧命 每日泡医院求安心

市民曹女士一次醉酒竟险些丢命,与死亡擦身而过的经历让她难以释怀,康复后她却越来越钟爱医院,没事就往医院跑,最近半个月更天天泡在医院,她说……详细>>

男子酒后手臂粗一圈 原是患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小徐酒后一觉睡醒后右手臂疼痛不已,竟比左臂粗了一大圈。经医院检查,被确诊为横纹肌溶解综合征。详细>>

健康的血糖水平或是维持大脑健康老化的关键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Diabetes & Metabolism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ustralian Natio……详细>>

  • 卓文燕

  • 蒋海山

  • 徐评议

  • 刘茂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