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健康资讯 > 健康新闻 > 正文

暴力孩子被诊断精神分裂 "熊孩子"更需要呵护

2013-06-14 11:11:03      家庭医生在线

六一儿童节引发大家对儿童教育关注的同时,一群特殊的孩子在网上引发共鸣,那就是调皮捣蛋的“熊孩子”。5月30日,专家讲解了如何对待这些孩子,他们认为这些孩子也是有他们的优点的,并且“熊孩子”的一些行为只是表象,背后更多是他们生长、教育环境存在的问题,因此“熊孩子”更需要呵护。

案例:暴力孩子被诊断精神分裂

这是青岛市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会理事、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心理系副教授陈兴华碰到的一个真实的案例。男孩小吴是一个初一学生,他学习成绩优异,在级部考试都能排到前列,但是这个孩子却是父母的“头疼病”,因为孩子每天都在跟父母做对,并且还会写很恶毒的话在纸条上,然后贴在父母的房门上。在学校 ,小吴更是老师同学们的“公敌”,稍有不顺意就会对同学拳打脚踢。

小吴自己都会说,他“三分之一的时间和精力用来学习,三分之一的时间和精力玩电子游戏,另外三分之一用来跟父母做对”。对于这个孩子,禁止是起不了作用的。

在陈兴华深入了解后,他明白原来小吴的父亲小时候被家长打得很多,所以等他做了父亲以后对小吴也就经常用打来作为教育的方式,所以孩子的暴力倾向也就可以理解了。由于孩子还小,打不过家长,所以就会通过言语来攻击。

“更严重的后果是,他曾经亲口对我说,说他自己不属于人类,是属于另一个世界。后来我就建议他们到专业机构鉴定,最终确诊为轻度精神分裂症。”陈兴华说。

业界:要走进“熊孩子”的心灵

对于金门路小学一年级四班班主任蔡铮来说,“熊孩子”在教学过程中会碰到不少,“每个班都有一些这样的孩子。”跟别人不一样,蔡铮说要尊重他们,“要了解他们的想法、爱好,要走进他们。”

在蔡铮老师以前教过的班里,有的孩子喜欢网络游戏,不爱学习,她就想办法走入他的世界。为此蔡铮先加入了这个孩子的QQ群,然后跟他们交上朋友,进入他们的群体,慢慢跟他交上了朋友。“去了解了就发现,比如他们调皮的时候是在表达对他们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当然上网玩游戏太多了也不是好事,为了加以引导,蔡老师就用适当玩游戏的时间作为完成任务的奖励。

“家长应该多跟这些孩子沟通。”蔡铮说,有的家长会说孩子才上1年级,为什么就说谎骗自己了。但在蔡铮看来,孩子这些谎言是善意的,可能是怕妈妈说他,就编个谎言。“如果是善意的谎言,可以理解,如果沟通好的话,孩子也愿意告诉家长。孩子也会让家长走进他们的心灵。”

专家解读:这是有内在需求需要满足

陈兴华说,他很反感“熊孩子”这个词的,他认为孩子调皮捣蛋,都是家长的问题。“现在的问题在于,对于这种孩子的评价标准是什么。我们可以换个角度讲,为什么这些孩子要听话,我们在用外在流行的标准来要求孩子,是用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而不是以孩子的标准来要求。”他说,比如孩子爱拆东西,家长觉得破坏东西了,但是这是孩子好奇心,是一种求知欲。

陈兴华说,孩子调皮捣蛋不守纪律,大点儿的早恋,或上网成瘾,但这些家长只看到表面,没有看到成因,“一旦孩子表现不好就认为是孩子不好,但其实孩子的问题成因有三个,包括遗传、环境、教育,遗传肯定跟父母有关系,教育、家庭环境也都是家长提供给孩子的,父母给与孩子什么,孩子就会成为什么。”

陈兴华认为,“熊孩子”体现的是父母教育上有问题,这就需要了解孩子的表现,任何人的行为都有内在的需求,父母提供了这种需求就可以了,非常简单有效。“现在一个班几十个孩子,不是说都努力都能考第一名,当然不可能,要发现自己孩子的优点予以培养。”他说,现在好多家长不了解自己的孩子,还经常说“我都是为了你好”,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培育孩子,反而会害了孩子。

延伸阅读

被动吸烟易使儿童有暴力倾向 生活态度更消极

据报道,加拿大科学家琳达·帕加尼同美国科学家卡罗莱恩·费兹帕特里克领导一个研究小组,以被动吸烟对儿童造成的影响为主题进行了一项研究。科学家们对上千名儿童的心理数据资料进行研究对比后发现,吸烟家庭中成长的儿童比不吸烟家庭中成长的儿童更具侵略性,生活态度更消极。

经研究,科学家们找到了被动吸烟与儿童未来行为间的联系。科学家们表示,在大脑的发育过程中,儿童心理不稳定期长达10年。在此过程中,一切外界因素都可能对其成长发育造成影响。而被动吸烟会使儿童大脑受到有害物质侵害,甚至会导致大脑缺氧影响儿童发育。

(责任编辑:贝贝 )

  • 李启荣

  • 程道猛

  • 刘恩益

  • 张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