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很多医学生懵懂的选择专业不同,刘思德从第三军医大学毕业时,就立志要做一名消化科的医生,他笑言,“太多亲戚朋友患消化道疾病了,我想为他们减轻痛苦。”
在20多年的从医生涯中,他一直坚守这个理想,并将其作为从医准则:把病人当亲人般对待。“我时常想,如果这个病人是我的亲人,我会怎么样给他治疗?”他透露。
不仅把病人当亲人,刘思德教授还经常做一些与病人感同身受的事情,用于改善病人感受。胃镜和肠镜是现今诊断消化道疾病最为精准的检查方法,但做过胃镜和肠镜的病人都知道,这是一种有创检查,操作过程会让人感觉不适,病人的接受程度比较低。为了改良胃镜和肠镜的操作方法,刘思德教授请同事为自己进行了8次胃镜,6次肠镜检查。他坦言,“我承受多次胃肠镜检查,收获之一是可以获得检查过程中患者的真实感受,可以真实感知患者在检查过程中的痛苦,有这些经历可以让我更好的体谅病人的感受,更好的修正检查过程中的手技,最终可最大限度减轻病人的痛苦,同时也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技术。”
在刘思德教授的要求下,现在,南方医院消化科年轻医生都需要自己先尝试胃镜和肠镜,这是必修课,“如果自己都没感受过,怎么能了解病人的感受?怎么能提高?”平时说话和风细雨的刘思德教授在专业技能的要求上却透出无比的坚毅。
作为国内知名的消化内镜专家,许多病人慕名而来,找到他,他从不推辞,他认为,病人找上门,是对一个医生的信任,应该力所能及的去做,要对得起病人的信任。
去年,一位汕头女患者因胆管炎和胆结石堵塞转来南方医院由刘思德教授主治,那天病人从汕头转来南方医院已是晚上,早已过了下班时间,但刘思德专门留下来等这位病人。仔细了解病情和完成相关检查后,他加班给病人做了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手术成功,病人及时得到医治。病人儿子在回忆母亲这段治病经历时,仍深怀感激:“那天刘思德教授亲自把我妈妈抱到ERCP台上,每次向我妈了解和分析病情时,他总是脸带笑容,给予我妈妈很大的安慰和信心。他总是忙个不休。可无论他如何劳累,他总是轻声细语,让人如沐春风,无论是病人和家属都感到深深的安慰和强烈的安全感。”
另一位病人在网上深情的写道:家父、姐、妹、我自己共四人先后找过刘教授做胃镜肠镜,感受非常深。他不但操作技术高超,服务态度好,还特别的耐心,总是微笑示人。据悉他曾经为朱镕基总理做过胃镜肠镜,果然名不虚传。他的进镜手法轻让人不打麻醉也不会感觉到插镜带来的明显不适……查看全文>>